近日,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關于助力穩經濟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加快推進數字國土空間平臺建設、全力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統籌加大耕地占補平衡指標保障力度、支持開展混合產業用地供應等12條助力穩經濟“超常舉措”,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提升服務效率。
《通知》中強調:加強砂石資源開發力度,支持規模化一體化砂石料開采、加工、制造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需要新設大型砂石土采礦權的,采礦權出讓不受年度出讓計劃限制,允許市內跨縣調劑采礦權指標或在市級礦產資源規劃預留指標中安排。
一、加快推進數字國土空間平臺建設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2.0建設貫通應用為依托,全力打好耕地智保、不動產智治等平臺場景貫通應用攻堅戰,上架運行“規劃一點通”等一批浙里辦應用,謀劃建設“碼上有地”等特色應用場景和BIM/CIM三維可視化等組件工具,以空間大腦和“4+X”綜合應用賦能市域空間治理,實現空間資源要素“管”“用”有機結合,以更大成效提升人民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
二、全力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
積極協同市發改、交通、水利等部門,加強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謀劃,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計劃盤子;指導各地抓緊開展示范類制造業省重大產業項目用地指標預支及新一輪省重大產業項目申報工作;提前摸排符合用地報批條件且年內急需動工的用地項目,及時開展跨省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申購,全力保障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用地指標需求。
三、統籌加大耕地占補平衡指標保障力度
摸排計劃年內開工的省重大教育、科研、醫療等公共設施項目,積極爭取省統籌補充耕地指標支持。對國家重點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按照“能申請盡申請”原則,全力爭取國家統籌補充耕地指標。積極挖潛市內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全年實現補充耕地4000畝、旱改水1500畝以上。
四、支持開展混合產業用地供應
支持各地新供單一工業用地中,在工業建筑面積占比不低于50%的基礎上,兼容倉儲、物流、研發、辦公、商業等混合用途,出讓年限按照不同用途分別確定,項目竣工后,按項目竣工規劃核實確定的分區分單元用途辦理不動產登記。
五、創新完善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
推行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工業用地供地方式,租賃起始價格按照租賃年限評估價確定,以公開招拍掛的方式供應,租賃“標準地”要求、到期處置方式及違約罰則在公告中明確。租賃期滿,符合約定的條件的可辦理協議出讓手續,出讓年限加原租賃年限不超過工業用地最高年限。
六、鼓勵實施工業用地增容提效
鼓勵工業、倉儲用地適當提高開發強度、增加建筑容量、因地制宜開發地下空間。在符合相關技術規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前提下,工業、倉儲用地容積率上限可適當提高,建筑密度、高度、綠地率等指標不作限制。
七、允許工業用地有條件分割轉讓
工業用地原則上應整體轉讓。對確實需要分割轉讓,并具備獨立分宗條件和獨立使用功能的土地,在確保分宗后各自能滿足消防、安全等要求,土地用途不改變的,經區、縣(市)政府審批同意后允許分割轉讓。工業配套的附屬設施用地不得分割轉讓,涉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和使用的,轉讓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有關權利義務。
八、適當放寬臨時用地占用耕地
臨時用地管理應堅持“節約集約、保護耕地”原則,對計劃年內開工的建設項目,確實需要使用臨時用地,且無法避開耕地,使用后能恢復原種植條件的,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工,可申請臨時用地占用耕地。基本農田占用范圍仍按照《紹興市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臨時用地審批管理工作指導意見》確定范圍執行。
九、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項目建設
加快推進正在實施的16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重點推動上虞區上浦鎮全域工程打造成特色精品工程。積極推進現代林業經濟示范和森林康養建設項目,全年推動創建現代林業經濟示范區15個,培育現代林業經營主體20個以上,“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扶工程10個,省級以上康養基地4個,森林氧吧11個。符合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承辦“建設浙江大花園——十大名山公園走進會稽山”活動,積極支持各類經營性的自然保護地納入工會療養目的地。
十、全力保障經濟發展所需砂石供應
堅持礦地綜合開發利用導向,加強砂石資源開發力度,大力倡導“整山夷平”的開采方式,支持規模化一體化砂石料開采、加工、制造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需要新設大型砂石土采礦權的,采礦權出讓不受年度出讓計劃限制,允許市內跨縣調劑采礦權指標或在市級礦產資源規劃預留指標中安排。
十一、積極提升確權登記服務能力
建立企業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綠色通道,開設不動產登記“企業專窗”“周末專窗”,實現企業項目“交地即交證”。優化企業純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房地一體抵押聯辦機制,實現“即申請即辦”。優化礦業權登記服務,非關鍵性、非原則性申報材料,可容缺先行受理。加快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疑難,對國有企業土地房產中涉及權利人主體不明確、無合法用地手續等七大類歷史遺留問題,按照分類處置和“一事一議”“一房一策”等方式,推進確權登記工作,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
十二、優化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率
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服務,提高審批效率。建立健全“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并聯審查、即改即報”用地報批機制。探索合并辦理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審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類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審查通過且公示無異議的,即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探索推進“標準地”出讓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和工業廠房“結頂即投產”改革。優化測繪資質審批流程,市縣聯動辦理,推行“不見面”在線辦理服務。繼續實行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免費服務,降低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生產成本。